bb手机版官网登录十三五发展规划

序 言

为夯实人才培养基础,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bb手机版官网登录科学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陕西省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意见》和《陕西省“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bb手机版官网登录中长期发展规划(2013-2023)》,《bb手机版官网登录“十三五”发展规划》及其学校相应规划,bb手机版官网登录结合本院实际特制定2016-2020年“十三五”规划。

第一部分 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发展成效

过去的5年,在学校党委、学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bb手机版官网登录全体同仁的密切配合下,bb手机版官网登录事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过去五年多时间里,我院根据学校的总体部署,围绕中心工作,在学校转型评估、历史学本科专业与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申报、获批以及学位检查、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工程项目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诸多方面精心谋划、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发展规划,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现将bb手机版官网登录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回顾如下:

(一)坚守“信念”,抓思想建设

1.“两学一做”“群众路线”活动促新风。在校党委统一部署下,深入开展了“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学院班子及党员干部紧扣“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教育主题,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通过纪念建党95周年、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等重大政治活动实现凝心聚力。我们以“弘扬历史传统、展示现实成就、凝聚师生人心、追随辉煌梦想”为目标,先后面向全校成功举办了 “纪念建党95周年”、“党情党史知识竞赛”“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等系列综合活动。活动参与面大,形式多,内容丰富,展现了学院师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

3.争创佳绩推动新发展。过去五年中我院李岩教授先后获得“教学名师”“师德先进”等省级荣誉称号。彭晓江同志获得校级“辅导员技能大赛”第一名优秀成绩,黄振平获得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我院学生分别在考取研究生及全国、西北地区、学校的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优秀成绩,我在学校2015年度综合考核中获得优秀评价。

(二)坚守“实效”,抓队伍建设

1.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有效。全体教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好老师标准要求。追求高尚的师德风范、渊博的学识、精湛的业务,李岩教授获得省级“师德先进”、我院获得陕西省高校“师德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2.师资队伍建设初显成效。一是人才引进方面:引进文化产业管理专业4名教师。聘用国内3名知名学者、专家为特聘教授;二是人才选拔方面:新增“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1人通过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三是顺利完成了学校新一轮聘任工作,教师队伍达到进一步加强;四是人才培养方面:1名教师博士后出站,1名教师博士毕业。五年来先后有12人次分赴教育部、省教育厅、知名高等学校及各级各类学术团体等组织参加学术交流与培训;五是构建开放兼容的人才队伍结构:聘任我国历史教育研究名家及陕西省基础教育名师担任历史专业教学工作,聘任文化产业企业、旅游企业管理领导及专业技术骨干担任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性课程的研发及教学。

3.高度重视青年教师培养。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听课制、试讲制、兼职制等制度,多维度、全方面培养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职业能力和工作素养。

(三)坚守“质量”,抓教育教学

1.圆满完成学士学位评估工作。在全学院教师的协同努力下,首届历史学本科(师范类)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评估检查、教育厅学士学位授予权预评估和学士学位授予权正式评估,上级管理部门及专家高度肯定了我院在教学管理、学生档案方面的工作,肯定了四年来学生的培养努力过程和成绩。我院也顺利完成首届毕业生的学士学位授予及毕业工作。

2.专业建设取得新的突破。文化产业管理(儿童文化)本科专业成功获得教育部批准,首届本科学生在2016年9月入校学习。目前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已几经研究修改,通过了学校认定。

3.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稳步提升。一是规范教学目标与要求。持续抓好学期课程教学准备。坚持在每学期开学初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及教师新开课程集体备课会,形成个人准备、团队研究、科学实施的课程教学方案。二是严格教学环节、抓好节点。一方面通过听课制、学情调查、规范作业布置要求,实现实时管理,一方面加强课程教学档案中学生作业,课堂笔记的留存,历史性的记录下教学的过程与实效,实现过程管理。三是改革完善考核评价,抓好课程考核改革。充分认识考试在教育评价、质量监控、教学调节的三大功能,形成“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试相结合,封闭性考试与开放性考核相结合”的改革共识。初步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教学环节、考核评价标准路径相贯通,“专业标准”与“行业要求”及“职业标准”相贯通的考试改革目标。

4.重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建设。我院深入调研当前用人单位对知识、能力与素养的要求标准,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规范实践教学管理。在实践教学环节逐步形成了“认知—见习实践(实训)—实习”循序递进的实践能力培养方式;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人才市场需求与反馈,调整压缩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应用指导性较强的课程,满足用人单位对新进人员知识与技能新要求。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主动紧贴行业及职业发展要求。这些改革措施,有效促进了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与社会发展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2015年新建茶艺茶道实训室1个。

5.积极开展教学引领示范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坚持开展教学观摩活动,引领示范教育教学改革。我院教师承担完成省级教改立项1项;校级教改立项5项,发表教改类论文5篇,出版教材1本,基本实现了以教改促教学的目标。

(四)坚守“发展”,抓能力培养

1.通过课程教学夯实专业能力。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重点围绕“专业文化素质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实践能力。我院通过加大见习、实训(实践)、实习、社会考察、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通过多种途径与方式锻炼职业能力。我院积极依托太白县教育局、商南县鹿城中学、郭杜中学、杜陵中学、喜来登大酒店、建国饭店、陕西宾馆、中旅、青旅等校外实践基地,搭建专业见习及实训的平台,培植学生的职业精神及能力。截至2015年12月,目前在校的600余名本专科学生中:有52人获得国家茶艺从业资格证书;219人获得高级办公CEAC一级合格证书(有资格参加考试410人);13人获得陕西省导游资格证书等资格证书;历史学首届本科生在2015年首次参加“第二届全国高等师范院校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教学技能竞赛”中,即获得讲课一等奖、说课三等奖的优秀成绩。

(五)坚守“规范”,抓科学管理

1. 全面落实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十二五期间,学院党政主要干部齐力推进作风建设、思想建设与班子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与管理服务能力,形成了思路有异同,目标无异议,步伐能协调的工作格局。坚决做到执行学院党政决议不耽搁、不走样、不夸张。确保日常工作分工明确、责任明确。

2.加强文化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了“学院领导、学院教学委员会、教研室、学院教学督导委员会、学生会五位一体”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平均每学期每人听课5节以上;组织教学督导网上评教2次,学生参与率达99%;对专业教师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调查的综合评价均为优良以上 。

3.积极探索教学反馈与教学改革有效联动机制。坚持了学生教学反馈制,除不定期的教学督导与学情调查外,定期于每学期期中集中征求学生意见并及时反馈教师。通过学生评教,全员听课、自查互查、教师赛教、师生座谈等措施,建立起日趋完善的日常教学质量反馈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建构“教”与“育”融合,“管理”与“服务”一致的管理机制。

(六)坚守“创新”,抓学科建设

1.不断加强学科建设。“中国史学科”、“旅游管理学科”两个学科,五年来加快了学科建设步伐,在学术交流、项目争取、成果产出、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为配合学校编制“学校十三五规划”,并为落实“学校十三五规划”,我学院也启动了学科、专业的“十三五规划”相关内容的研制工作。

2. 不断产出高质量的标志性成果。我学院黄彦震、韩晓婷老师先后获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其他教师主持并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厅局级科研项目6项;参与撰写和出版专著3部;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CSSCI期刊2篇,约占论文总数的6%。

3.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我学院坚持每月举办一期 “明道论坛”,“论坛”邀请了多位国内著名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同时每年我学院也精挑细选专题、人员,为学生主讲学术报告。

二、“十三五”期间院院发展形势

bb手机版官网登录“十二五”以来,发展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与学校的要求和师生的期盼相比,与学校其他二级学院的教学科研发展成绩相比,依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十三五”时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时期,必将面临发展与困难并存、机遇与挑战并存、内涵建设与外延发展并存的状况。

(一)面临挑战和存在不足

1.人才培养工作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有思路,但学校财力有限,客观条件受限,导致实现难度大;二是人才培养中,突显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因教师学习培训不足,难以扬弃传统教学观念,仍然存在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方法;三是历史学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培养特色还需要进一步鲜明化;四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进一步严谨完善逻辑,丰富内涵,同时与学校办学定位的对接、与市场人才需求对接也是需要面对的巨大挑战。

2.学科建设方面的不足,一是学院科研核心骨干力量有待进一步扩充,高水平的学科领军人物严重不足;二是学科建设的意识、学科建设的氛围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三是在教学与科研的发展比重上,仍表现出重专业建设,轻学科建设或专业建设代替学科建设的现象时常发生;四是学校上下为学科建设、专业建设服务的理念还停留在理念上,行动上难以落实,挫伤、妨碍了广大教师学科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五是目前“中国史”“旅游管理”两个学科,其队伍建设、研究方向、平台建设、标志性成果的产出及社会、学术影响力等方面急需凝练与提升。

3.专业和课程建设科学化与体系化不够。一是内涵建设仍待加强。二是专业特色不够明显。三是标志性的教学成果不多。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优秀教学团队、规划教材、教学名师等教学成果还是空白,还没有形成具有我院特色和较大影响的教学成果。四是课程体系的严密和逻辑以及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还需完善。

4.学生教育管理科学思考与落实不够。不论是学科建设还是专业建设,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最终都是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如何将学科专业建设与学生教育管理相结合,如何将院风教风学风紧密结合,促进学生能力提升,亟待思考和解决。

5.教师队伍建设面临挑战,存在不足。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困难、拔尖人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需进一步完善,学科专业结构不尽合理;经费不足,严重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和教师培训提高硬件设备条件建设;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和机制不够健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

6.院级文化建设方面。bb手机版官网登录追寻“明道至善”的院训,高度重视学院文化建设。特别是在人才培养中突出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但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学院文化建设主要着力于与专业建设和专业能力培养方面,期望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能力学习,形成浓郁的学习型文化氛围。但面临新时代的青年人,软件建设刺激有限,硬件环境建设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掣肘。

(二)发展机遇

1.“十三五”期间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为我院发展带来机遇。通过推进评建工作,能够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学风和学社能力培养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工作。同时,评建工作也会推进和加强教学工作中的软、硬件建设。

2.“十三五”期间,随着高等教育相关管理制度的出台和完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我院的各方面工作,尤其是学科、人才、师资队伍等必将快速发展。

3.我校“十三五”期间,面向应用型大学建设的转型,以及学校相关政策和经费的扶持,能够推进我学院“十三五”的快速发展。

第二部分 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与建设发展理念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规律,聚焦转型发展与教学评建两大历史任务,以创建“一流专业”为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为主题,努力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优质人才,有力支撑学校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二)建设发展理念

坚持全面落实学校“育人为本,质量为要,学术为基,文化为魂,创新为道”的办学理念,树立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协调发展、创新发展、开放发展的发展理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以更清晰的发展思路、更明确的发展目标、更强烈的质量意识、更开放的学科与专业视野、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扎实的发展举措,激发创新活力,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院服务基础教育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内涵建设为第一要务,深化、细化普通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为参照坐标,加大队伍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应用实践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以实现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全面达标为标准,完善制度建设与管理,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努力实现“学科建设”引领,专业建设支撑,课程建设落实,队伍建设促进的工作格局,在学校创建“一流专业”历程中,争创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的优秀成绩。

(二)具体目标

(1)完善专业结构。继续发展历史学本科、文化产业管理本科,积极申报并努力获批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形成学科专业交叉又相互支撑发展的格局。

(2)推进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逐步形成在“中国史”重点学科带动下,完成旅游管理拟建重点学科的建设任务,努力培育文化产业管理逐步成为学校重点学科。

(3)形成适应现代大学教育的师资队伍,优化教师职称结构与年龄结构,不断提升教师学历水平与专业水平,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4)开创科研发展的新局面,鼓励教师申报高级别科研项目,逐步推进标志性科研成果数量。

(5)扎实推进学生工作,培养“品德优、基础实、能力强、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目标

历史学专业定位是培养旨在热爱教育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对于中外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识、读、说、写、辩、编”的能力,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历史教学技能,善于实践与创新,能在基础教育领域从事历史学科教学、历史研究和教育行政管理等实际工作,“知史实、懂史论、能教学、善创新”的初中历史教师。

文化产业管理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需要,具备较扎实的文化理论功底和较强的专业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素养,在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儿童文化产业方面“熟知理论、掌握技能、了解儿童、善于观察、勤于创意”的经营与服务管理工作应用型人才。因此,我学院办学定位明确,发展目标清晰,体现了主动服务区域与行业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

第三部分 重点任务与主要措施

一、人才培养工作

(一)加强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建设

应用型大学试点建设及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为契机,加快历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内涵建设,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对接产业需求和地方需求。

(二)强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力度

在市场调研和行业需求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对高等教育新理念新成果的学习与运用,学习借鉴兄弟院校历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的人才培养新成就,加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力度,探索产学研、校企合作、校校结合、校地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为提升人才能力培养奠定基础。

(三)提升人才能力培养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教学的改革,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与实效。以课程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训练为基础,形成历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实践教学的课程安排和专业的综合实践及其考核体系,突出学生专业技能学习与提升。

(四)主要措施

探索企业、中学、地方政府的专业人士与专家、学者共同组建的人才培养工作研究领导小组,学习和研究社会经济发展及行业发展需求的人才趋势;不断加快专业实践基地的联系与建设,形成横向合作有利机制;积极主动争取上级和学校的支持,完善人才培养必备软硬件条件建设;充分调动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

(一)学科团队建设

1.学科带头人及学术骨干队伍建设

学科团队应继续发挥学科、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优势,引领学科建设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学科带头人每三年增加1人次,学术带头人每两年增加2人次,学术骨干每年增加1人次,到2020年学科带头人达到5人,学术带头人达到4人,学术骨干达到5人。

2.学科团队建设内容

(1)学科团队结构优化进一步优化学科团队职称结构,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实现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人数比2:4:3的职称结构目标。进一步优化学历结构,创造条件积极鼓励学科组成员深造学习,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或进行海外游学访学,实现学科组成员中拥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低于80%、拥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人员不低于50%。积极改善学缘结构,在引进人才上综合考虑,尽量避免学缘上近亲繁殖,体现学缘的丰富性与互补性。继续保持优良的团结协作精神与传统,进一步增强学科的凝聚力。

(2)学科团队建设完成1-2人晋升教授、1-2人晋升副教授的目标,引进新的师资,加强对中级职称教师数量的补充,为团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完成学历的提升和学科组学历结构的优化,完成1—2人攻读博士学位的目标。积极扶持有实力、有潜力的教授与青年学者参加国内外高等级的学术会议与学术活动,多出成果、出精品成果,在获得学术知名度的同时,努力争取学术荣誉。

(二)学科科学研究

1.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在学科发展方向明晰稳定的基础上,挖掘“中国史”学科发展内涵,凝练形成“中国史”面向地方、服务地方,主抓历史教学问题、中外历史文化专题、通史系列研究专题。旅游管理扶持学科继续加大对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研究,服务地方文化旅游事业发展。

2.获取更高更多项目科研项目。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开展科研项目的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实现承担国家级项目1—2项、省部级项目2—3项、厅局级项目5—8项和校级项目若干项的目标,并努力探索国际合作项目的参与问题。努力开展科研项目的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项目,争取承担横向研究课题1-2项。

3.产出更高更多科研成果。出版学术专著3-5部,在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8-10篇,在北大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5-20篇,在其他期刊上发表论文20-30篇,争取实现所发表的论文在高水平刊物上的转载和引用。

4.扩大科研获奖领域。争取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争取获厅(局)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2项,争取获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及其它优秀科研成果奖5-10项。

5.营造良好学术交流平台。努力开展高层次国内外学术交流,争取推荐1-3名教师在国内外研究机构或高校担任兼职教授、研究员、研究生导师或项目专家成员。支持教师参加学术交流,鼓励教师利用访学、攻读学位的机会与国内外研究机构、高校或研究机构保持经常性联系,确保每年有5—10人次外出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加强陕西省旅游文化科普基地——“明道论坛”建设,确保每年举行5-10场的学术报告,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积极申请各类社科研究基地,打造研究平台。

(三)主要措施

1.加强政策管理与支持。为规范与加强“中国史”和“旅游管理”学科建设与管理工作,各学科将严格贯彻落实学校对重点学科的管理要求,根据“中国史”重点学科、“旅游管理”拟建重点学科实际情况,加强对重点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学科运行管理机制及学科团队建设与管理进行全面监控,将学科建设落到实处,做到经费使用有年度计划,有教研秘书专人管理,并努力探索有多渠道争取到的经费的途径和方法。

2.强化组织领导。首先高度重视学科管理工作,加强学术委员会工作管理机制,健全组织,成立由首席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和科研秘书组成的学科组织管理小组。其次,明确分工,建立首席学科带头人总负责、学科带头人管业务、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出谋划策、科研秘书负责协调的分工制度。最后,尝试建立定期重点学科建设专题会议制度,把学科建设工作作为全局性、战略性任务和“一把手工程”来抓。学科组每年至少召开1-2次学科建设会议,广泛听取并研究学科建设中阻碍学科发展的不利因素,进行专题研究,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环境,逐渐形成有利于学科建设良好氛围。

3.优化过程管理。优化学科结构,实施“扶特、扶优、扶强”战略,以学科定位和特色为基础、社会需求为导向,采取优先发展、重点扶持等措施,为实现学科的优化发展奠定基础。根据陕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发展方向,凸显学科传统优势,鼓励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培植学科新的增长点,使学科发展日趋完善。建立和完善竞争与激励机制,对学科建设做出贡献的个人与集体予以奖励。发挥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科(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团队建设、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和成果奖励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4.推进学科和科研条件建设。通过仪器设备建设和图书资料建设,以及科研办公场地等的改善,刺激学科与科研积极性。

三、专业和课程建设

(一)专业发展规模

到2020年,再新设1个本科专业:在现有历史学和文化产业管理两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再争取申报酒店管理本科专业,本科专业总数争取达到3个。通过增设新专业扩大办学规模,到2020年,我院本科在校生人数力争达到600人以上。

(二)师资队伍建设

到2020年,争取新增省级教学名师1-2名,校级教学名师1-2名,优秀教学团队1-2个;新增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学术骨干1-2人;新增教授2-3名,博士2-3人,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教学改革建设

到2020年,通过教改立项,研制形成本科专业质量标准体系;争取建成校级示范专业1个;加强实践教学特色培育点建设,争取建成1个特色专业;通过改革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实现专业核心课程和特色课程有连续递增的教改项目,争取获得省级教改项目。

(四)课程建设

按照“合格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的分层建设思路,稳步扎实推进课程建设。2016—2018年完成本科专业所有必修课程的合格课程评估目标;到2020年,完成普通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的合格评估工作,保证本科专业必修课全部达到合格标准;建设和管理好现有的校级精品开放课程,力争建成校级精品开放课程1-2门;加强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力争建成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2门;强化各类课程建设,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建设实际,着力培育建设特色课程。适当建设网络课程,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引进国内外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植2门左右双语教学课程进行建设;实行主讲教师负责制,统筹专业课程教学,积累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持续建设的课程教学团队,保证单门课程教学质量;鼓励专业教师开发选修课程,逐步满足实行学分制的教学需要。

(五)教材建设

到2020年,围绕学校定位和实践教学需要,挖掘形成地方特色课程,争取主持编写专项规划教材1-2部;组织申报学校规划教材立项3-4项;组织编写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辅导教材和实践类课程的实训指导教材,对于相对成熟的教材,推荐学校教材立项。严格教材选用标准,保证优先选用部颁名优获奖教材。

(六)实践教学建设

参照国家专业标准中历史学、文化产业管理、旅游管理等的专业描述和新人才培养方案中人才培养的描述,以历史学为例,研究完善高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课程建设,组织专业核心课程教师编制或修订体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大纲和实践教学指导书;制定出台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专业技能训练、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等)质量标准;建立一个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相对稳定、功能健全的校内教学实训中心和一批校外实践教育教学实习基地;有效转化和教学应用现有实践类教改项目的教学成果。

(七)主要措施

1. 建立党政联席会引领下的学术工作委员会、学位工作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督导委员会教学管理机制。坚持专业建设是一项长期性、根本性的教学基本建设,从我院办学定位、培养规格和办学条件出发,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合理规划,切实做好专业建设工作,不断加强对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与管理。

2.保障专业建设投入,保证重点项目建设。保证教育教学经费专项专用,重点使用;建议学校增加专业建设专项经费额度,包括硬件投入与软件投入。专业建设投入主要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基本建设投入,还包教学设备、实习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要确保专业建设经费的合理有效使用。

3.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从学生评价高、教学效果优、学校评估好的教师中,分层级推荐“教学名师”、“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的竞赛活动;积极推进年青新任教师扎实开展教学基本功训练评比活动。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加强对青年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注重提高青年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年一届的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创新课堂教学比赛、微课教学比赛等教学活动,坚持在青年教师中开展教研交流、说课评课、集体备课等教学业务活动。

4.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我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等项目,在全面修订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5.加强督导评估与科学管理。建立“自评”“他评”“互评”的督导评估机制。健全建立专业建设管理制度。主动接受专业督导评估检查。定期自查专业建设状况;自觉接受上级和学院对专业建设的督导评估检查。虚心向先进院校同行学习,吸收借鉴品牌专业的建设经验,比照查找我院专业建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断纠正改进,完善提高。

四、学生教育管理

(一)抓好学生党建工作,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1.做好党员队伍管理和建设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提出学生党建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不断加大发展学生党员工作力度。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榜样和骨干作用。同时注重加强日常的动态管理和督促指导,规范发展党员工作。

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在学生中坚持并完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学生头脑,作为加强与改进我院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把增强广大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标。

(二)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加强思想政治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高效的学生管理机制

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培训,使其成为直接面对学生的表率和模范,提高辅导员整体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平。

(三)完善团总支、学生会体制,建设与时俱进的学生干部队伍

继续发扬团总支、学生会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完善团总支、学生会的体制,把我院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成为一个团结向上、战斗力强、与时俱进的学生管理团队。在广大同学中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在搞好本院学生管理工作、锻炼学生干部本身的同时为社会输送大量综合专业知识强、综合素质硬的专门人才。

(四)营造良好文化氛围

在已成立的“乐游协会”等学生团体的基础上,鼓励新的文化团体的产生和发展,发挥他们的舆论宣传优势,利用网络、讲座、文艺活动、运动会等多种文明、健康的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五)建立健全困难学生的管理工作

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对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进行帮扶,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不能入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影响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加大奖、贷、助、补、减等措施力度,拓宽渠道,鼓励广大困难学生勤奋学习,自力更生。

(六)保障措施

1.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教育环境

2.完善学生管理机制,修订完善学院级各项学生管理制度,提高管理质量

3.加强教管结合协作发展,通力配合。

五、教师队伍建设

(一)师德师风建设计划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教师工作的重要讲话,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牢固树立“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使之融入到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二)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根据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大力引进暂时无法培养的紧缺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教师。

加强与校外专家的联系,利用“柔性引进”等政策办法,积极倡导通过项目合作、兼职、考察讲学、学术休假、担任学术顾问等多种形式利用校外优秀高层次人才为我院发展服务。

引进具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突出学术成就的高层次人才,完善高层次人才管理制度,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使用、管理和考核。

(三)学科(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育计划

围绕学科专业建设,制定落实学科(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育计划,完善各层次培育人选的选拔、培育和考核管理制度,建立竞争入围、滚动支持、跟踪培养、分步实施的管理机制。通过国内外访学、开展合作研究、加强培训、项目资助等多种培养措施,加大对培育对象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资助力度,大力提高其学术水平和知识创新能力。

(四)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加强青年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为青年教师提供各类培训机会,鼓励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和院本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行青年教师基层实践锻炼制度;完善“导师制”为主体的传帮带工作机制;加强教研室和教学团队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磨课等交流研讨活动,开展项目教学、案例分析、问题引导等教学方法改革研讨活动,加快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五)应用型专业师资建设计划

通过引进、聘用、转型、培养、校企校地合作等渠道,建立起一支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历史学(师范)重点引入或聘任基础教育一线名师,通过学术讲座、走进课堂、跟课听课等方式加入教学队伍序列,逐步建立历史学“双师型”教师队伍;文化产业管理引入或聘任行业和企业专家、管理人员等,通过讲座和走进课堂等方式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同时,学院加强现有教师双师双能的转型培养。另外,支持教师参加产学研合作及校校联盟、校企联盟,通过实践调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开发等形式,引导教师参与工程实践、技术开发、产品研发等社会经济活动,提高应用型专业教师的科技创新能力。

通过多种措施,共同努力形成在“十三五”期间,每年聘请1-2为历史学一线名师走进明道论坛,1-2名教师走进课堂,50-100名历史学专业学生跟名师课、听名师课;每年聘请1名行业或企业专业走进明道论坛,组织10-20名学生走进一线行业和企业。

(六)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学院成立以党政主要领导负责,以教授及优秀教师参与的教师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订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协调和决策。学院党政联席会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专题会议,研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重大问题。

2.精心培育青年教师队伍,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重视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对新参加工作2-3年内或之前未在高校工作过的青年教师实行导师指导,通过“双向选择”建立传帮带联系,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作用用;注重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调动青年教师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3.形成适合人才发展的教学科研环境。首先完善教师考核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既能衡量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又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保证教学秩序常态化和教学质量的优质化,有必要形成教师管理制度,以指导教学与科研的融洽发展。

六、学院文化建设

(一)学院软文化建设

1.院风建设。在“明道至善”院训的引领下,注重我院软文化建设。主要集中在:一是院风建设,形成学院在党政领导班子统一领导下的,全院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特色鲜明,有益于学生成长、有益于学生发展、有益于专业和学科发展的院风。

2.教风建设。学院倡导教风严,以师道身高形成专业引领,以严教风规范教学过程与关键环节,以严教风提升和夯实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以严教风促学风。

3.学风建设。狠抓学风建设工作,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第二课堂紧密联系,通过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能力学习,倡导积极的学风。

(二)学院硬件环境建设

1.配合学校相关部门,加快学院教学环境的改造与建设工作,特别是电子化教室和影像编辑实训室、茶艺实训室的建设。

2.以评建工作为机遇,加快学院教学工作环境的建设和改造,形成特色鲜明的学院专业长廊和教室文化。

3.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横向合作,利用产学研和校企合作等的模式,形成学院硬件环境的辅助部分,助力学生的专业学习。

(三)主要措施

首先是学院党政负责人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其次,想方设法,筹备资金,开展学院文化建设工作;再次,向兄弟院校学习,提炼学院文化建设的特色与内涵,使文化建设、专业和学科建设以及学生管理等紧密相连,突出服务学生的思想;最后,形成学院师生共同参与文化建设的氛围与机制。

第四部分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统一认识,明确责任。成立以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为核心的bb手机版官网登录“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及实施进程表。充分发挥学院学术委员会、学院教学委员、学院督导委员会等机构的工作职能,进行民主决策。建立各基层组织、各相关部门分层分级目标责任制及绩效考核制度。

贯彻和落实党政共同负责制,党政齐心协力,共谋学院发展。重大问题均由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决定,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加强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院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建设一支高效廉洁的领导班子,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建功立业。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和谐学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二、制度保障

完善基层组织运行机制,创新学院建设制度。进一步推进组织机制改革,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在学科规划、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学科人才梯队建设、学科建设的组织和管理、经费使用等方面,本着绩效优先的原则,各司其职、各自承担相应的职责和权利,推进学院全面提升。

三、经费保障

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改善学科与科研环境和条件。用好用足经费投入,确保经费及时到位,大力开展学科创新活动,争取学校对学院更大的支持力度。

继续加大实训室、实习基地、资料室等资金投入,配齐必要的科研设备、应用软件,进一步丰富图书资料和数据库,为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等提供必要的资源保障。

逐步实施对学科研究方向标志性学术成果的奖励力度。倾向对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立项科研课题、省级及以上期刊论文以及省厅级以上科研获奖的奖励,引导教师发挥团队力量积极申报各类高层次的科研课题、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四、人员保障

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创造团结、和谐、争先的教学科研环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员发动,分解、细化指标,分层管理,分期检查,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确保bb手机版官网登录“十三五”发展目标的完成。


版权所有:bb手机版官网登录(2023已更新(微博/知乎) 地址:西安市长安区南长安街神禾大道 邮编:710100 技术支持:泽瑞通信
Baidu
sogou